預科開學第一課 | 美術館、旅游大巴、微信群,藝術課無處不在!
了解國外藝術院校的同學們可能知道
“走出課堂”
一直是國外藝術課堂里很特別的一部分
學校每年都會組織同學們前往當地重要的美術館或博物館,面對大師的真跡,進行零距離的教學。不僅帶領大家更直觀地欣賞藝術作品,也和同學們一起體會“如何欣賞一個展覽”。
而對于這周開始正式上課的BCU預科同學來說,由學術主持姜節泓教授帶來的“開學第一課”就讓大家體會了傳說中的“美術館教學”。
近30位預科學生及7位導師在開學第2天就跨越山和大海,前往蘇州博物館,以新展《畫屏:傳統與未來》為背景,共同開啟藝術學習的大門。
日期:9月17日
時間:上午9點08
一大早,姜老師在預科群里為大家送上
開學第一問
“學習藝術設計,最重要的窗戶是什么?”
同學們在收到了“不回復算曠課”的威脅后
紛紛在群里提出自己的觀點
客觀認識,主動表達
找到事物直接除了已存在的其他非直觀的聯系
我個人認為這扇窗戶可以說是一種交流,通過觀看不同藝術家、設計師的作品,去傾聽并理解他們的思想或是他們要傳達給我們的信息,然后再從自身的角度去理解并充實自己的想法,從而進行自己的藝術設計。
審美
眼界
思想
記錄再表達的過程,每個創作者的靈感來自于環境和經歷。
欣賞美的不同方式和途徑
傾訴欲
對藝術本身的認知
。。。。。。
帶著這個開放式的問題
同學們來到蘇州博物館尋找更多答案
蘇博正在進行的展覽《畫屏:傳統與未來》是以屏風元素為主題的學術研究展,展出國內外14家博物館的藝術藏品,以及現當代9位藝術家的創新作品,構建當代藝術與傳統畫屏在形式和概念上的多維對話。
而這次“美術館課”最重要的部分
是回城大巴上的姜教授進行的導游式提問環節
姜教授提出問題,同學們在微信群中進行回答。大家的思考過程被記錄,被觀察,也不斷碰撞出新的火花。
今天看到的所有參展藝術家的名字有哪些?
屏風的三個身份特點是什么?
傳統展廳里大家喜歡哪件作品?
這些作品古時會出現在什么場所里?
學校空間若要分割,可以用什么形式的“屏”?
現代作品展場部分,最喜歡的作品?
楊福東布展的細節是什么?
大家就更多展品、布展方式、博物館建筑等進行了激烈討論。雖然預科課程剛剛開始,同學們已經敢于積極表達自己的想法,讓我們對未來大家的表現充滿期待。
也希望這次課程可以啟發同學們看展的方式和角度,在之后欣賞展覽時,更多加入自己的思考。
本文圖片來源于前線記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