沒學過畫畫的我,大學選了首飾設計,然后......
沒有專門學過畫畫
大學可不可以選藝術設計專業?
對于想考國內知名美術院校的同學來說,這幾乎不太可能。沒有經歷過高強度的繪畫集訓,是很難與那些畫齡十幾年的經驗型選手PK。
然而,對于沒有繪畫基礎學生的申請,國外的藝術院校卻從不關閉大門。即使沒有專門學過畫畫,依然可以申請到頂級藝術院校的強勢專業。
這是為什么呢?相比于技法,國外的藝術院校更注重學生的創意想法和邏輯思維。如果你有一個綜合學科的背景,反而可以證明你有廣闊的眼界,跨領域的思考,這些都是國外藝術院校評判學生的重要標準。
今天和大家分享的這位預科同學
之前也沒有接受過專門的繪畫訓練
她是如何踏進藝術學習的大門?
又是如何將自己的熱愛結合專業?
一起來看看Yiyang同學的故事
分享學生
Pan Yiyang
英國伯明翰城市大學
2019-2020本科預科 在讀
首飾設計 專業
01
“逛市集”開啟了我學藝術的大門
我一直是普通小學、初中、高中這樣讀上來,沒有專門學習過藝術。有時候上學壓力比較大,我周末就會出去逛市集和展覽。比如上海的古月集、鸚鵡螺市集、還有杭州的31間......
Yiyang在市集上拍攝的照片
我在逛市集的時候認識了很多朋友,他們從世界各地收集首飾,有些挺特別的,有江戶時代的錺簪,有意大利馬賽克工藝的胸針,我對這些首飾很感興趣,所以也開始收集它們,從此開啟了新世界的大門。
Yiyang收集的一些精美Vintage首飾
正好我腦海里有很多無處安放的想法 ,我覺得首飾是一個很好的載體去放置這些想法。所以我也想試著動手自己去設計首飾。
02
我想與西方文化近距離對話
家里人都很支持我的想法。我母親認識一個朋友,她就是學首飾設計的,也是她推薦我到伯明翰城市大學珠寶學院學習。我父親也很支持我的愛好,他告訴我喜歡就去做,而且一定要做好。
我一直生活在中國,我很喜歡東方的文化,也喜歡看這類雜志,例如《中華遺產》,它里面會介紹很多古代杰作,但是很多技術都已經失傳了,或者我根本不了解它。
所以,我想去英國學習一些技術。同時西方的文化更趨于理性,我希望通過對西方文化的了解,與我所熟悉的東方文化進行交流。
作品制作過程的記錄 by Yiyang
03
這里的課程啟發了我的思維
在預科這半年,我覺得導師們對我抽象思維的引導幫助很大,這里的授課方式是我喜歡的。
記得第一個項目Dream City,我的概念是跨越維度,跨越一切。我一開始是想像有一個跨越各種邊界的wedding場景,但我的導師希望它更抽象一些,然后我就想用不同的幾何體比如球體、長方形、直線結合來表達“跨越"。但是這個還是有點具象,最后過渡到用不同材料、顏色以及結構的結合,作為不同的符號,表示某一種現實存在的屬性,反而更簡約、更直接。
作品制作過程的記錄 by Yiyang
我喜歡探討首飾背后的文化含義,或是它所傳達的想法和概念,這個是值得思考和摸索的,是首飾的靈魂所在。而制作工藝同樣也很重要,它讓首飾有血有肉,很大程度上會影響作品的表達效果,所以也要練好工藝。
雖然我之前沒有專門學過畫畫,但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,我在畫圖時,可以憑借自己最真實的感覺進行,不會被繪畫的技巧框定自己的想法。不是說這個首飾畫不出來就不去做了,畫圖的過程主要是幫助自己理清楚思路,最主要還是動手去做。反過來說做不出來的首飾圖畫得再漂亮也是沒有用的。
‘Second in Thousand Years’
Yiyang
“錯亂的月相,混亂的記憶”
我覺得我的導師們都挺贊,我從她們身上學到很多。劉老師執行力很強,做事認真嚴謹;楊老師她愛看書,愛思考,見多識廣,知識豐富;程老師她有很高的審美能力,和獨特的品味;小董老師有很多很活潑很有生命力的想法。
04
宅家的靈感搜集方法
因為現在我們還是線上上課,主要就是在家發展項目、學習英語。制作材料上有一定的限制性,會有點難辦,不過總有辦法解決。
在家沒事的時候,我會把自己安排進另外一個“時空",看書,在steam上探險,或者睡一覺做個夢......這些都可以讓我找到靈感。
和Yiyang同學聊天,很難不被她清晰的思路打動。正因為沒有被束縛住的創作方式,使得她的作品中,展現出了一種獨特的風格。林語堂曾經說過:在藝術作品中,最富有意義的部分,即是技巧以外的個性。所以,即使你沒有繪畫基礎,也不要放棄內心對藝術夢想的追尋,保持開闊的眼界和獨立思考能力才是學藝術最重要的品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