屋頂印畫 | 為什么我們還需要藝術?
「“藍天不設防”藝術行動,北京,2003」
這個特別的”假期”,生活仿佛被按下了暫停鍵,社交,工作,娛樂都紛紛停滯。
卻也難得的,因為被迫宅在家里,我們得以從日常的繁忙中停下來,獲得一個思考的空間:重新審視身邊的那些習以為常和理所當然。
作為一個曾經的藝術學生,現在的藝術教育工作者
最近一直縈繞在我腦海的問題便是:
在災難面前,
藝術的存在是不是顯得有些多余?
或者換一種方式來表達這個問題:
藝術能為疫情之下的我們做些什么呢?
我們回顧了有關2003年那段相似的特殊時期的記錄,
希望能找到些答案。
「“藍天不設防”藝術行動,
北京,2003」
FROM ARTIST:
2003年非典時期,獨立策展人:馮博一,舒陽曾共同策劃“藍天不設防”藝術行動,這是一場以藝術家視角,介入對抗疫情災害的當代藝術實踐。
由生活在北京的數十位藝術家參與,以藝術的方式感受并記錄這場特殊的自然災害,以藝術的自由精神對抗“非典”帶給我們的生存自由的困境。活動在北京亦莊開發區一處空曠的草坪場地舉行。
「“藍天不設防”藝術行動,北京,2003」
「“藍天不設防”藝術行動,北京,2003」
「“藍天不設防”藝術行動,北京,2003」
FROM CURATORS
第二屆香港巴塞爾藝術博覽會上亮相的“疫癥都市,既遠亦近”展覽,由1894年香港爆發的鼠疫開始到當代觀眾更為熟悉的“沙士”,反思了疫情對于城市的傷害,通過藝術,醫學,社會學等不同角度的交互敘事,喚起了觀者的關于傳染病的共同回憶。探討了人類如何與病原體共生于城市背景等話題。
FROM US
藝術的療愈性相信大家或多或少也有所耳聞,指通過使用藝術材料或參與藝術創作,幫助人們緩解心理方面的壓力,具體的例子如前些年爆紅的彩鉛填色書。
這個乍一聽有些偽科學的觀點背后
其實是門嚴謹的“小眾”專業
“藝術治療”
藝術治療(Art Therapy)由美國精神科醫生南姆伯格(Margaret Naumburg)在20世紀30年代提出,并在其推動下,在美國迅速發展起來,并延伸到各個發達國家。美國于1966年,成立了專門的藝術治療組織 - 藝術治療協會(American Art Therapy Association,AATA),使得心理治療作為一種心理療法得到認可。現在,藝術治療以及被廣泛應用于歐美國家的教育與心理治療領域。在美國就有超過五十所學校提供藝術治療的研究生課程。”
藝術治療近些年已經逐漸在國內有了姓名,但正如很多人對于心理治療的誤解一樣。覺得只有嚴重心理疾病的人才需要尋求治療和幫助,其實不然。
當面臨生活中的低谷和坎坷是,產生負面情緒是很自然的,重要的是我們如何松動這個郁結。或者僅僅是,換一種思維,讓自己暫時從鋪天蓋地的時事新聞和社會討論中舒一口氣。
帶著去療愈他人的心去創作作品也許是自大的。
誠然,藝術不是科學,無法治愈疾病,消滅病毒。
它能做的也許只是在浮躁的世界里,
劃出一片審視自己內心小天地。
但,這便足夠了。
在這次戰“疫”期間
屋頂印畫與AIVA一起
為大家免費開放線上藝術課
無論你在哪里
希望可以感受到藝術帶來的慰藉
2月7日 14:00
公益教學線上工坊:咖啡版畫
“被迫“宅在家里的這十幾天,除了讓我思考了人類的命運和藝術的意義之外,還有就是版畫作為一創作媒介的應用,大概是各個藝術門類中最”有距離感“的一個,人們一提到版畫,自然就會聯想到繁瑣的步驟和復雜的器械。無法去到工作室,令假期創作計劃還沒起步就熄火了。
但同時,當無法使用任何專業工具時,我得以重新思考了關于版畫本質的問題。其實所有的工具被前人設計出來的初衷,是為了讓整個創作過程更加簡便高效,但我們卻不應該為工具所限制,創作本該是隨時隨地都可以進行的。
2月7日(周五)
14:00
我們將會為你帶來
“咖啡版畫工坊“的線上直播
工坊介紹
用咖啡作為染料,并利用家里的廢棄材料進行版畫的體驗。使版畫創作不在局限于工作室環境中,讓藝術表達成為生活的一部分。
工坊時間
2小時
工坊人數
線上直播形式,人數不限,觀眾自行準備材料
如果有興趣嘗試自己動手的樂趣的同學
可以準備以下材料
紙質包裝盒,剪刀,咖啡(黑咖啡最佳),白紙(水彩紙最佳),膠棒,膠帶。
收看方式
請提前關注微博
@AIVA視覺藝術教育
并準時收看
主講人
Taro碩士畢業于美國馬里蘭藝術學院插畫專業,本科畢業于美國布林茅爾學院并獲得優等榮譽學位。
同時Taro擁有豐富的藝術教育經驗,曾參與執行紐約著名現代博物館古根海姆博物館公教工坊,并擔任美國伊麗莎白藝術基金會RISOGRAPH項目助理。
想要更多了解課程詳情和工作室合作
請識別掃描下方二維碼
記得備注稱呼哦
也歡迎在微博找到我們:)
@屋頂印畫RoofPrint